走基层|“好帮里,心坎里!”,生活服务一站Get√
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修冰箱、配钥匙、裁缝师傅这些曾经熟悉的线下小修小补摊位,想要马上找到解决问题,是件麻烦事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市民也向居委反映,修鞋修家电、改衣配钥匙等低频刚需的“小修小补”,满足起来不太容易,不是距离太远不方便,就是价格太高不划算。与此同时,“小修小补”师傅们也有难处:定价太低收不回成本,定价太高流失顾客,慢慢地,从事这个行业的手艺人越来越少。
为此,十多年前,上海就开始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模式,用社区牵头,小摊位入驻纳入统一管理、公益开放的方式,旨在保留这些便民服务摊位,在不乱设摊的情况下,尽最大可能留住曾经上海的“叫卖声”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作为曾经上海基层生活服务中心的标杆,打浦桥街道生活服务中心已经在丽园路“安家”多年,经过长时间运营,很多摊位在这里“安心”留下,有了固定场地,小摊位也有了“大民生”。
今年,打浦桥街道生活服务中心有了“新升级”,结合社区“零距离家园”建设,“好帮里”应运而生。今后,生活服务中心将转型成为“一站式生活服务”提供方,为生活在周边的市民群众提供除小修小补外的其他生活服务。
就在前几天,市民孙先生急匆匆的来到打浦桥街道生活服务中心,原来他晚上做饭的时候才发现,自家的电饭煲无法启动,“这下尴尬了,烧饭怎么办?”孙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来到生活服务中心询问,所幸的是,电器维修师傅正好在,“你这个是接触开关坏了。”不到10分钟,换了一块新的电路板,电饭煲又可以使用了。“又快又便宜!好帮里,心坎里。”孙先生如是说。
其实,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,据介绍,依托黄浦区“零距离家园”工程建设,深度融合“一街一路”及“10分钟社区生活圈”规划理念,“零距离家园•好帮里”在保留家电维修、钟表修理等传统便民服务的基础上,重点打造“浦智•就创”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和对慈善超市的升级。
焕新升级的打浦桥街道慈善超市,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,通过“社区服务”模式,拓展慈善服务边界,化身社区暖心能量站!这里既是便民购物点,更是公益爱心传递站。近期接入粮油帮困系统,成为黄浦区首家支持使用粮油帮困补贴的社区慈善超市。
慈善惠民专区商品均标“慈善价”,65岁以上老人、退役军人、粮油帮困居民等特殊群体,凭有效证件还可再享85折优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