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社会捐助,让爱流动起来

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的通知

首页标题    慈善品牌    慈善超市    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的通知

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

慈善超市是由民政部门指导、街镇等发起设立、多元主体运营,立足社区,承担慈善物资接收处置、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慈善帮扶、慈善文化传播、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慈善空间,是新时期慈善事业向社区延伸发展的基层慈善阵地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已基本实现街道(乡镇)全覆盖,为上海社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同时也应看到,一些慈善超市功能定位模糊、发展资源不足、社区慈善影响力不高等,制约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。为进一步推动本市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,提出以下意见。

一、坚持公益慈善属性,提升慈善服务供给能力

慈善超市以公益慈善为根本属性,围绕社区公益慈善,重点做强三大基础功能:一是慈善物资接收与处置功能。充分发挥慈善超市作为经常性社会捐助枢纽平台作用,拓展线上线下物资捐赠渠道,引导社会各界进行捐赠,并有效提升物资处置和再分配能力。二是困难群众救助和特殊群体关爱功能。慈善超市可更多承接相关政府部门委托,面向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发放、兑换、凭卡(券)购买等服务。鼓励有条件的慈善超市,通过提供就业或实训岗位、开展关爱帮扶活动等方式,帮助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融入社会。三是慈善文化传播功能。慈善超市应广泛开展社区慈善教育、亲子慈善等各类慈善活动,宣传慈善文化、弘扬慈善事迹、推介慈善项目等,让市民群众感受社区慈善、参与社区慈善。同时,鼓励支持慈善超市发展慈善义卖、特色和特价商品销售、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等拓展性功能,鼓励慈善超市发展成为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。

二、创新运营机制,增强发展内生动力

发挥社会力量在慈善超市运营中的主体作用,做优社会化运营机制和模式,激发慈善超市内在活力和动力。鼓励有资质、有爱心、懂经营的社会组织、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,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承接慈善超市运营,或者以担任“公益合伙人”“公益伙伴”、设立爱心专柜等方式参与支持慈善超市运营。鼓励慈善超市连锁化运营,统筹品牌建设、运营管理、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,逐步建立高效、透明、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慈善超市连锁品牌。支持多元主体发起设立具有公益慈善功能的新型商业空间。

三、拓展资源渠道,激发持续造血活力

慈善超市要加强与社会资源联动合作,切实增强资源获取能力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加强慈善超市与专业机构合作,创新物资捐赠接收方式和商品销售模式,不断增强物资募集和处置能力。推动慈善超市与民政领域服务功能深度融合,鼓励支持将福利彩票销售、康复辅助器具租赁、老年助餐、儿童关爱等服务功能嵌入慈善超市。强化慈善超市与爱心企业联动,丰富商品种类,推广销售国货老字号、“零拷”商品、老年用品、文创作品、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农产品等特色商品。鼓励慈善超市与社区基金(会)、社工机构、社区志愿者等社区公益慈善力量交流合作,发展一批核心志愿者队伍,协同开展社区公益项目。建立健全慈善超市工作人员培训体系,提升从业人员公益慈善素养和运营能力。

四、坚持因地制宜,推动规范有序发展

各区民政局要结合辖区内各街道(乡镇)资源禀赋、人群特点、慈善需求等实际情况,探索形成符合本区域实际的慈善超市发展模式。支持有条件的区试点建设区级慈善超市旗舰店,总结推广运营经验,提升高质量发展引领力,带动街镇层级慈善超市发展。加强慈善超市监督管理,在款物募集使用、慈善活动、品牌形象、信息公开等方面,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,切实维护慈善超市公信力。

五、加强统筹协调,为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

市、区两级民政部门协同发力,推动全市慈善超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、运营能力显著提升、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明显提高。市民政局加强对全市慈善超市的指导和统筹,持续为慈善超市链接高品质资源,积极协调相关部门,对慈善超市发展给予扶持优惠。修订《慈善超市设施和服务规范指引》,引导和规范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;各区民政局加强对本区慈善超市的建设把关、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,积极争取党委、政府支持,出台本区扶持措施,指导各街道(乡镇)依托区域化党建机制,统筹协调社区各方资源,切实为慈善超市发展提供场地、人员等方面有力支持,加强对所在辖区慈善超市的日常管理,做好消防、食品卫生等安全工作;市、区两级民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,支持引导社会资金以慈善信托、慈善项目等方式,为慈善超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;市民政局会同区民政局加强对慈善超市的宣传,引导慈善超市提升建设水平,组织开展先进典型交流和风采展示活动,有效提高慈善超市的知晓度和影响力。

2025年4月15日 16:10
浏览量:0
收藏